疤痕又痛又痒,是怎么回事?
文章来源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发布时间:2025-09-02
伤口愈合后,疤痕却像“活过来”一样,时而刺痛如针扎,时而瘙痒难耐,尤其在阴雨天或夜间加剧—这种困扰让许多人苦不堪言。疤痕的异常感觉并非“矫情”,而是皮肤修复过程中神经与血管活跃的信号,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缓解之道。
神经末梢“误报警”是主因 皮肤受伤时,神经末梢会同步受损。在疤痕修复阶段,新生的神经纤维可能因排列杂乱、过度敏感,将轻微的摩擦、温度变化甚至衣物触碰误判为“危险信号”,从而触发痛痒感。这种“误报警”在疤痕增生期(伤后3-6个月)尤为明显,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减轻。 炎症因子“煽风点火” 疤痕形成过程中,身体会持续释放组胺、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,促进细胞修复的同时,也会刺激神经末梢,加重瘙痒。若伤口愈合时护理不当(如未保持清洁、过早揭痂),或本身是敏感体质,炎症反应可能更持久,导致痛痒反复发作。 环境与习惯“火上浇油” 高温、潮湿环境会扩张皮肤血管,加剧炎症反应;紧身衣物摩擦、过度清洁或抓挠会破坏疤痕表面脆弱的皮肤屏障,进一步刺激神经。此外,辛辣饮食、酒精摄入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疤痕状态,让痛痒感更明显。 缓解痛痒,从细节入手 日常可用凉毛巾轻敷疤痕,低温能收缩血管,减少神经刺激;涂抹含积雪草苷、洋葱提取物等成分的舒缓凝胶,帮助软化疤痕、抑制炎症;选择纯棉、宽松的衣物,减少对疤痕的摩擦;避免用手抓挠,若瘙痒难忍,可轻拍或用指腹按摩周围皮肤转移注意力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疤痕痛痒虽常见,但需警惕异常信号。若疤痕突然增大、颜色变深,或伴随渗液、异味,可能是疤痕过度增生或感染的征兆。此时建议记录症状变化,及时咨询就医,避免症状进一步发展。- 上一篇:痘痘留下的疤痕,这样处理最有效
- 下一篇:没有了